版权说明 操作指南
首页 > 成果 > 详情

南京江北地区下蜀黄土粒度分形与全新世环境演变

认领
导出
Link by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 Link by 万方学术期刊
反馈
分享
QQ微信 微博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毛龙江;刘晓燕;许叶华
作者机构:
[毛龙江; 许叶华] 南京大学
[刘晓燕]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系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分形;环境演变;全新世;下蜀黄土;南京江北
关键词(英文):
environmental change;Xiashu Loess;Holocene
期刊:
中国沙漠
ISSN:
1000-694X
年:
2006
卷:
26
期:
2
页码:
264-267
基金类别:
0209H024:科技部科研项目 40271004:中国科学院项目(非规范项目) 20020284005: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机构署名:
本校为其他机构
院系归属:
地理与旅游学院
摘要:
根据分形理论,对南京江北下蜀黄土剖面不同层位样品进行分形维数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粒度的分形维数与黄土和古土壤层位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沉积和成壤环境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发育的古土壤层位(S0)分形维数最高,其维数平均值为2.7237,明显高于全新世晚期(3100aBP)形成的表土层(Ts)和末次冰期堆积的黄土层(L1)分形维数,其平均值分别为2.3823、2.351,全剖面维数平均值则为2.5063,造成它们的差别可能是由于受到不同的成壤强度影响导致土壤颗粒分选性差异所致。
摘要(英文):
On the basis of fractal theory, the samples of Xiashu loess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grain-size fractal dimension in the TZC profile in different lay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in-size fractal dimension is related to loess and paleosol closely,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good indictor of deposition and pedogenic environment. Between 8 500-3 100 a BP, pedogenic process is strong. A layer of Huangzong soil(So)was developed in North of Yangtze River in Nanjing, whose mean fractal dimension(2. 7237) is highest. The second is the top layer(2. ...

反馈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确定
取消

成果认领

标题:
用户 作者 通讯作者
请选择
请选择
确定
取消

提示

该栏目需要登录且有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

如果您有访问权限,请直接 登录访问

如果您没有访问权限,请联系管理员申请开通

管理员联系邮箱:yun@hnwd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