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在深入认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基础上,揭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内在机制。首先,梳理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学术动态。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分析了传统村落与人居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梳理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与重构、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承、生态环境特征与适应以及人居环境更新与营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从理论总结、多学科融合、方法创新以及模式归纳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领域和研究思路。接着,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和内在机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跃主要依靠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转换。在基础上,借助生态群落演替的基本理念,结合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方法,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阶段分为入侵、竞争、反应和调控4个阶段,并构建了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概念模型。其次,实证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演变规律。以张谷英村为例,研究了其人居环境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在徘徊阶段,村民自组织发展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在过渡阶段,政府的强势介入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在剧变阶段,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各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强度和复杂程度增强,加速了人居环境功能转型和系统结构质的跃升。最后,研究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不同模式。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和通道皇都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讨自组织和他组织模式下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演变路径和空间特征。自组织模式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机制较为灵活,实效性强,但短期稳定性差;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机制短期稳定性较强,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即文化基因修复为先,景观基因修补在后,整体呈波状起伏路径;他组织模式下的发展逻辑与自组织相反,整体呈阶梯式路径。自本项目立项以来,项目组认真执行项目计划,先后在《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等地理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先后获得了省级社科成果奖2次,较好地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