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双修”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研究:以坪坦村为例
作者:
李伯华;闫鲁仪;窦银娣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4年47(04):25-36,45 ISSN:2096-5281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闫鲁仪]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中国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中国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 衡阳 421002
关键词:
聚落双修;传统村落;空间生产;坪坦村
摘要: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面临文化生态系统失衡等困境。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机制问题,基于聚落“双修”视角,结合旅游空间生产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湖南省坪坦村为例进行再生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对旅游空间生产和聚落“双修”进行了理论结合,两者虽具有现实导向的局部冲突性,但因二者具有多元耦合性,聚落双修可为实现旅游空间再生产提供更为动态和整体性的理论指导。(2)对坪坦村进行了聚落“双修”视角下旅游三元空间建构,从物质景观、文化符号和生活体验三方面给予空间分析并归纳现状发展问题。(3)结合聚落“双修”和旅游空间生产理论,对坪坦村提出了文化导向、肌理重塑等修复与修补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模式提供借鉴和指导,实现传统村落旅游物质、非物质空间的重塑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传统村落遗产地居民文化适应对遗产认同的影响研究——以吉首市德夯村为例
作者:
易韵;李伯华;李萍萍;邹靓;窦银娣
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42(02):29-38+52 ISSN:1004-5570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李萍萍; 易韵; 邹靓]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遗产认同;文化适应
摘要:
遗产旅游的兴起为传统村落旅游带来机遇,但也因过快发展引发传统村落居民的文化适应以及遗产认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遗产认同和文化适应的概念解析,一方面,从遗产认同的内部结构出发,构建遗产认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德夯村居民遗产认同情况;另一方面,援引Barry的双文化模型和SL-ASIA单线性文化适应模型来测度居民的文化适应情况,利用回归分析探讨文化适应对遗产认同的影响。所得结论如下:1)SL-ASIA模型下传统村落居民的文化适应可以从社会交往、日常偏好和遗产认同3个维度进行评价,Barry的双文化模型可以将传统村落居民的文化适应策略分为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4种类型。从SL-ASIA模型和双文化模型都可得知德夯村居民的文化适应为双文化主义。2)传统村落居民的遗产认同可以从遗产认知和遗产身份认同2个维度进行评价,德夯村居民具有一定的遗产认同但程度不深。3)整合型文化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的社会交往和日常偏好维度对遗产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所得结论,对传统村落居民的遗产认同提升提出针对性建议,推进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
语种:
中文
展开
产权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测度与优化路径——以湖南四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作者:
李伯华;张浩;程波;刘悦滢;窦银娣
期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41(04):926-937 ISSN:2095-6819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 421002;[程波; 刘悦滢; 张浩]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产权理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测度;优化路径;传统村落;湖南
摘要:
传统村落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产品,如何在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下,把握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状况,助推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地调查法,基于产权理论划分传统村落生态产品类型,并构建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标体系,同时以湖南四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开展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测度与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产权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生态产品分为私人生态产品、准公共生态产品和公共生态产品三类,包含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服务、生态调节服务三要素;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测度差异度低,整体价值实现水平一般,得分在57.08~60.85之间,其中横岭村得分最高,芋头村得分最低。根据价值实现的测度结果与实地调研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开发型与农业主导型传统村落的优化路径,以此助推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可持续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三生”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机制研究——以湖南德夯村为例
作者:
李伯华;易韵;窦银娣;李萍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2024年43(3):517-530 ISSN:1007-6301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李萍萍; 易韵]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传统村落;旅游;三生融合;系统动力学;扎根理论;湖南德夯村
摘要:
当前,传统村落地域空间系统呈空心化态势,而三生融合作为地域空间系统发展的优良状态,其融合过程也是空心化问题治理的过程。探索典型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达到“三生”融合的驱动因素和驱动过程,可为传统村落空心化治理提供借鉴思路。基于此,论文从实践论的角度对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三生”融合的概念进行定义,以湖南德夯苗寨为例,依托扎根理论对影响传统村落“三生”融合的相关变量进行解构,再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三生”融合的动力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生态子系统是“三生”融合的本底基础,包括人化生态实践和原始生态实践两条回路;(2)生产子系统是“三生”融合的物质动力,囊括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创新和旅游生产阻力三条回路;(3)生活子系统是“三生”融合的关键保障,由物质生活实践、精神生活实践和制度生活建设互动三条回路组成;(4)生态保护限制了生产和生活的无序扩张,生态产品打造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改善居民生活,居民生活实践又反促旅游生产创新和生态保护,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功能叠加。总结其地域系统在多重因果键和因果回路循环下达到“三生”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式,可为同类型传统村落提供借鉴。
语种:
中文
展开
日常生活实践视野下旅游型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板梁村公共空间为例
作者:
李伯华;任威;窦银娣
期刊:
华中建筑 ,2024年42(07):111-115 ISSN:1003-739X
作者机构:
[任威;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传统村落;有机更新;日常生活实践;公共空间
摘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开发成为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在旅游空间生产过程中也造成了日常生活异化等问题.该文阐释了日常生活实践视野下旅游型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逻辑,并通过参与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对板梁村公共空间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系列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旅游型传统村落的更新提供启示.
语种:
中文
展开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及其修复路径——以湖南4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作者:
李伯华;龙翔宇;窦银娣;杨馥端
期刊:
经济地理 ,2024年44(02):175-186 ISSN:1000-8462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龙翔宇] 衡阳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中国 湖南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中国 湖南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 湖南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 湖南 衡阳 421002;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 甘肃 兰州 730070
关键词:
韧性理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修复路径;评价指标体系;乡村振兴
摘要:
文章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从景观秩序稳定、地域功能多元、营建主体适应3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函数,并据此对湖南省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结果整体发展状态较好,且内部差异明显。(2)3项准则层中,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延续发展基础的景观秩序稳定层评价结果较好,而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身优势属性、促进系统转型适应的地域功能多元层和营建主体适应层评价结果差异较大。(3)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问题集中在多元主体权力失衡和文化基因传承无路2个方面。最后,依据体检评价结果,从加强社区增权和实施文化补偿2个方面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差异化修复路径。
语种:
中文
展开
图式语言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解构与景观修复研究——以坪坦村为例
作者:
窦银娣;李萍萍;李伯华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58(03):382-394 ISSN:1000-1190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传统村镇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李萍萍]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传统村落;图式语言;公共空间;景观修复;坪坦村
摘要: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解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修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结合了图式语言理论,以坪坦村为例构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对公共空间特征进行解构,提出景观修复策略.研究表明:1)以图式语言理论为基础,构建坪坦村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通过解构分析坪坦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得出了 75种图式语汇,解构公共空间秩序法则得出了相邻、相交等词法与秩序性、时间性和本土性等句法,解构公共空间生长环境得出了自然、社会和文化语境.2)坪坦村公共空间表现出特征极为突出的侗族特色:公共空间布局中自然环境与传统建筑情景交融;生产、生活与精神公共空间场所互动共生;公共空间节点多维嵌套,层次丰富.3)图式语言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修复路径:按"字—词—词组"层层递进织补空间元素;按"时间—空间—情感"循序渐进构建空间秩序;按"完善—修缮—重构"滚动式表达空间意境.研究通过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图式解析和特征解构,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语种:
中文
展开
权力、资本和地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作者:
李伯华;张洁;窦银娣
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42(02):1-11+134 ISSN:1004-5570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张洁]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多元主体;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张谷英村
摘要: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是增进村民福祉、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路径选择之一.基于有机更新理论,采用"权力—资本—地方"三元辩证视角分析,构建了"搭建有机更新共同体的网络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互动机制—提出有机更新共同体的行动路径"的分析框架,以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对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进行机制探索和路径选择.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是指政府、企业和村民三大更新主体,为实现有机秩序修复和传统功能转型两大更新目标,通过精准判定、精准修复和精准施策的更新方式提供多元保障的过程.2)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更新经过4个阶段的实践演进,最终在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模式下成功搭建有机更新共同体网络体系.张谷英村政府强化权力规制机制、企业落实资本投入机制、村民践行地方参与机制,共同构成了张谷英村"构建有机更新网络、培育有机更新信任和形成有机更新规范"的三维互动机制.3)基于三维互动机制,针对张谷英村管理失衡、收益失策和权益失位的现实阻滞,提出了规划制定和监管强化、责任共担和收益共享、意识强化和行为规范的行动路径.研究从多元主体视角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研究进行补充,对张谷英村的保护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The organic renewal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cal space restoration and physical space adaptation: A case study of Laoche village, China
作者:
Li, Bohua;Yang, Fuduan;Long, Xiangyu;Liu, Xingyue;Cheng, Bo;...
期刊: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4年144:102988 ISSN:0197-3975
通讯作者:
Yang, FD
作者机构:
[Liu, Xingyue; Long, Xiangyu; Cheng, Bo; Li, Bohua; Dou, Yindi] Hengyang Normal Univ, Coll Geog & Tourism, Hengyang 421002, Peoples R China.;[Yang, Fuduan] Northwest Normal Univ, Coll Geog & Environm Sci, Lanzhou 730070,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Yang, FD ] N;Northwest Normal Univ, Coll Geog & Environm Sci, Lanzhou 730070,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Organic renewal;Traditional villages;Logical space;Physical space;China
摘要: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China's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gradually entering a stage of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and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residents' spatial, cultural, and function needs has led to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henomenon of non-compliant renewal. However, there is a clear lack of guidance and support for the renewal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n organic renewal framework of "logical space restoration and physical space adaptation" for traditional villages. With the Laoche village as an example, the Landscape Gene Analysis method and Photovoice method were used to precisely identify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Laoche village and propose precis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organic renewal. From the conceptual construction to the exploration of paths, it helps to solve the deep-roote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renewal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语种:
英文
展开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机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作者:
孙晓宇;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
期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4年44(02):366-374 ISSN:1674-9057
作者机构:
[李伯华; 刘沛林] 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窦银娣; 李伯华; 刘沛林]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孙晓宇] 辽宁师范大学
关键词: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行动者网络理论;兰溪村
摘要:
我国传统村落正处于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其转型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以江永县兰溪村为案例地,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探讨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结构特征与转型发展机制,分析了旅游开发主导的人居环境网络转型过程与机制.研究表明:在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可以被看成具有一定网络结构与特征的行动者网络.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通过要素关系的产生与变化实现,是行动者网络重构与优化过程,其转型发展机制是转译机制.兰溪村人居环境转型经历 5 个转译环节,其转型发展动力包括外源和内生动力两部分,转译使之实现耦合.双向的转译使网络利益关系在行动者个体和网络整体水平上得以协调,从而实现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有序转型和持续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居民文化适应的过程机理与整合路径研究
作者:
易韵;李伯华;窦银娣;刘沛林
期刊:
热带地理 ,2024年44(04):635-647 ISSN:1001-5221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长沙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
摘要:
基于文献梳理及长期实地调研经验积累,提炼总结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居民文化适应的过程机理,并根植积极心理学探讨文化适应的整合路径,结果表明:1)结合城乡关系演变的时代背景及“U型”曲线理论,可研判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居民文化适应的过程机理。外来文化进入期,居民外在行动积极配合,内在感知具有外来文化偏向和发展期待;文化碰撞调适期,居民外在行动上文化冲突与矛盾频发,引起内在心理负面情绪及文化同化;文化整合期,目标为经历磨合后居民在外在行为上积极主动配合,能传承自身文化并寻求进步,内在感知上心理满意度不断提高,拥有文化自信和积极开放的文化认知。2)援借积极心理学研究理念,基于过程机理的不同阶段,提出传统村落居民文化适应的整合路径。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多元主体协调及预防监督机制3方面创建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从跨文化互动技能、主人翁观念以及灵活开放的文化认知3方面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系统;从文化认同、游客正向凝视和社区关怀3方面营造积极的情感体验系统。
语种:
中文
展开
催化视角下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
作者:
杨馥端;窦银娣;易韵;刘兴月;李伯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2023年38(2):357-374 ISSN:1000-3037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衡阳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衡阳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刘沛林]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衡阳421002;[刘沛林]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暨乡村振兴研究院,长沙410022;[易韵; 刘兴月; 杨馥端]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共同富裕;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旅游驱动;催化机制;发展路径
摘要:
传统村落是特殊的乡村地域单元,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薄弱之地,如何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催化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城市催化剂理论,结合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发展现实背景,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催化机制,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探究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发展路径。研究显示:(1)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视为催化载体,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要素注入—载体吸附—效能释放”共同富裕催化机制。(2)载体通过吸附活性要素形成催化剂并释放环境清洁卫生与生态旅游持续、空间规划综合布局与空间联动多功能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系网络织补与利益权力协调等催化效能,促进板梁村达成生态持续、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和谐与制度完善五维度目标,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充实了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路径,试图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有机更新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研究——以湖南4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作者:
龙翔宇;李伯华;窦银娣;刘沛林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3年46(01):117-125 ISSN:2096-5281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龙翔宇]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中国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中国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刘沛林]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衡阳 421002;[刘沛林]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暨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长沙 410022
关键词:
有机更新理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湖南省
摘要: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完整留存乡村文化,维系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态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研究基于有机更新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失活体...展开更多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完整留存乡村文化,维系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态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研究基于有机更新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失活体现在村落有机秩序失序、“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失调、村落关系网络撕裂及文化基因传承无路4个方面。(2)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整体保护、微创更新、渐进修补、有机发展的原则,从传统村落的有机秩序修复、功能结构优化、关系网络织补、文化基因传承4个方面探索了湖南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化路径。(3)兰溪村有机秩序修复强调了外部生态格局恢复和内部建筑肌理保护的有机结合;皇都村功能结构优化强调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适宜性发展;板梁村关系网络织补明确了更新生产关系网络和织补社会关系网络的有机统一;张谷英村文化基因传承明确了活跃文化传播和活态文化展演的有机结合。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治理研究——以湖南省岳阳市张谷英村为例
作者:
李伯华;陈新新;窦银娣;刘沛林
期刊:
地理科学 ,2023年43(07):1154-1166 ISSN:1000-0690
作者机构:
[陈新新]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暨乡村振兴研究院;[李伯华; 窦银娣]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wdkj&>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wdkj&>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传统村落;空间治理;行动者网络理论;张谷英村
摘要:
传统村落是乡村重要的文化遗产,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空间主体的治理实践直接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及因子分析法,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重构传统村落空间治理机制。研...展开更多 传统村落是乡村重要的文化遗产,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空间主体的治理实践直接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及因子分析法,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重构传统村落空间治理机制。研究发现:(1)张谷英村空间主体可分为行政主体、地方社区主体和外来主体3类人类行动者,以及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和经济空间4类非人类行动者,空间治理问题的表征以空间权益失衡、空间组分混乱和空间功能演变为主。(2)优化张谷英村空间治理模式,需要核心行动者赋予其他行动者权益,行政主体、地方社区主体及外来主体分别采取不同的行动机制得以实现。(3)行动者网络视角下传统村落各治理主体应加强合作,村民与企业合作改造物质环境,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加深融合,空间的生产与消费需要符合村落现实的社会关系。传统村落空间治理应加深多维空间融合,修复重组传统村落空间功能。研究有助于解释传统村落空间治理过程中各行动者参与治理,空间权益合理配置及传统村落空间治理模式优化,为其他类似的传统村落提供参考。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街巷先行:一种传统村落有机更新模式探索
作者:
李伯华;任威;窦银娣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4(03):120-127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 421002;[任威]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有机更新;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中田村
摘要:
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村落发展造成冲击,传统村落正面临着修复秩序和植入功能的矛盾。本研究探索了传统村落更新中存在的难点:更新工作繁多复杂、传统风貌参差不齐、相关主体诉求迥异等。在问题导向下引入有机更新理论构建了有机更新技术框架,包括搭建有机更新综合体、在空间基因与景观基因理论指导下精准更新以及实施串联式阶段更新。以常宁市中田村为例探索了首阶段先更新街巷空间的有机更新模式,运用多种学科工具对中田村街巷空间展开精准判定、精准修复和精准施策的有机更新工作,为后续更新奠定了基础。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研究
作者:
解怡宁;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
期刊: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3年39(04):506-512 ISSN:1005-8141
作者机构:
[李伯华; 刘沛林]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刘沛林]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421002;[刘沛林]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暨乡村振兴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22;[解怡宁] 辽宁师范大学
关键词:
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地理信息平台
摘要:
中国传统村落正面临日渐衰落的困境,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结果表明:(1)自下而上的构建了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智慧应用层、表现...展开更多 中国传统村落正面临日渐衰落的困境,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结果表明:(1)自下而上的构建了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智慧应用层、表现层等多层次的体系结构。(2)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入库等程序,建立了传统村落地理数据库,为平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3)设计了地理数据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用户管理和门户网站等功能子系统及若干模块,提出了数字文化与传承、数字旅游与发展以及数字规划与保护等多角度的应用方向。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作者:
李伯华;杨馥端;易韵;张浩;刘兴月;...
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1(03):1-10+132 ISSN:1004-5570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2;[易韵; 刘兴月; 张浩; 杨馥端]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共同富裕;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
摘要:
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现代化征程上不可或缺的乡村地理单元,实现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已成为新时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此,以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与共同富裕目标有机结合为起点,以“解析概念内涵—阐释内在机理—剖析现实困境—构建优化路径”为脉络,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置于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背景,解析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及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概念与内涵,阐释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与共同富裕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进而构建促进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为新时期着力加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综合研究、切实助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科学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作者:
李伯华;易韵;窦银娣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57(02):281-292 ISSN:1000-1190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衡阳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421002;[易韵]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旅游驱动;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文化适应;兰溪村
摘要:
旅游作为当前传统村落开发的重要方式,直接给当地农户的生计和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探讨农户生计转型与文化适应,对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角度出发,利用问卷调查测量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和生计多样化指数,将农户分为均衡经营型、其他商贸型、旅游主导型、务工主导型、规模种植型和传统纯农型等6大类型,分析了每一类型农户的生计转型,并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传统规则、民族认同和民族节庆等角度进行了文化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生计多样化指数和生计资本指数越高,农户的生计转型情况越好,生计结果也越可观.2)生计转型程度越高,农户的文化适应能力越强.根据研究结果,后续的相关研究应深入探讨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农户失权现象的影响以及文化适应的反作用等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触媒视角下传统村落活力再生机制研究——以板梁古村为例
作者:
田金梅;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3年46(4):34-46 ISSN:2096-5281
作者机构:
[田金梅]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暨乡村振兴研究院;[李伯华]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wdkj&>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wdkj&>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传统村落;触媒理论;活力再生;板梁古村
摘要:
从触媒理论的内涵及功能出发,以湖南省郴州市板梁古村为例,通过空间触媒、功能触媒、文化触媒等方式深入探讨了传统村落活力再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板梁古村“失活”的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景观同质化、风貌破碎化、建筑功能混...展开更多 从触媒理论的内涵及功能出发,以湖南省郴州市板梁古村为例,通过空间触媒、功能触媒、文化触媒等方式深入探讨了传统村落活力再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板梁古村“失活”的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景观同质化、风貌破碎化、建筑功能混杂等。(2)分析得出板梁古村活力再生的3个过程。在空间触媒下,生活水平提高、生态景观优化,旅游成为带动村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功能触媒下,传统建筑功能调整,社会交往再次集聚,活动场地增多、方式多样;在文化触媒下,修复历史建筑、文物遗产,传承精神文化遗产,双双在旅游呈现并发挥重要作用。(3)根据板梁古村活力再生的效果,从政策引导、事件引导、产业引导、建设引导等方面构建村落后续触媒的调控机制。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建构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作者:
王慧玲;窦银娣;李伯华;刘沛林
期刊: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3年39(10):1373-1382 ISSN:1005-8141
作者机构:
[窦银娣;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衡阳 421002;[窦银娣; 李伯华; 刘沛林]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衡阳 421002;[刘沛林] 长沙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22;[王慧玲]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场景理论;兰溪村
摘要: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建构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永兰溪村为例,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以及深度访谈等方法,借助场景理论研究视角,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建构以及策略。结果发现:(1)场景理论从生活层面解读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使村落空间更具“烟火气”,村落文化更加具象化,同时能够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提升村民在村落发展和建设中的话语权,孕育村落特色,驱使传统村落内外力量共同推动村落发展,赋予传统村落现代生存和发展的持久活力。(2)兰溪村文化空间是由其社区、基础设施、多样性人群、文化活动以及文化价值观五个场景要素共同建构的乡土文化场景。(3)从场景要素出发,提出了建设完善村落本土设施;组织培育多样文化活动;引导提升人群文化认同3个策略,分别营造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价值维度,将兰溪村建构成为兼具“真、善、美”的文化空间,促进其转型与升级,实现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