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新闻”与公民的公共意识
作者:
杨汉云
作者机构:
[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会议名称:
“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2007-10-20
会议地点:
中国北京
摘要:
<正>"公共新闻"释义当前,我国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期,稳定、改革、发展、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由私人品的匮乏转变到公共品的匮乏"。随着经济、政治的改革,公共领域内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而关系到公民切身利益的诸多公共事务更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如目前公民非常关注的教育、医疗、医保等问题。政府与公众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互相沟通,媒体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
语种:
中文
展开
试论地方院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者:
杨汉云
期刊: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6(1):135-137 ISSN:1674-5884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科技处,湖南衡阳,421002;[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地方院校;新闻教育;实践教学
摘要:
实践教学在整个新闻传播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主要环节,更是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是专业定位的实际环节。地方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必须建立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模拟实训、实战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环节中拥有各自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语种:
中文
展开
省属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的实践探析
作者:
杨汉云;焦铬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35(06):142-145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科技处,湖南衡阳,421002;[焦铬; 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省属高校;区域发展;协同创新
摘要:
省属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开展协同创新应围绕本省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资源的优势,按照“省内急需、国内一流”的要求,以体制改革和平台构建为重点,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为目标,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大力推进高校与国际国内创新力量的深度融合,为本省的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语种:
中文
展开
地方高校教师评价之我见
作者:
许金生;杨汉云
期刊:
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1):283-285 ISSN:1009-5675
作者机构:
[许金生; 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高校教师;评价标准;简政放权;去行政化;崇尚学术
摘要:
高校教师现行评价标准存在诸多弊端。其深层原因是长官意志明显,管理主义倾向盛行和好大喜功、虚假浮夸,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等。要根除这些弊端,一要努力去行政化,即简政放权,还权于校,减少各类不必要的评估检查;减少项目、奖励的评审;确保高校办学经费,适度控制办学规模。二要努力剔除虚假学术,大力提倡真正学术,给真学术以待遇、以尊严。
语种:
中文
展开
网络人际交往伦理道德危机的改善
作者:
杨汉云;陈艺玮;匡阿红
期刊:
东南传播,2012年(5):69-70 ISSN:1672-9579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湖南衡阳,421002;[杨汉云; 陈艺玮; 匡阿红]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网络交往;伦理道德危机;特点;改善措施
摘要:
网络人际交往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伦理道德的危机。目前网络人际交往已经出现了大量目的不相一致、利益互相冲突、需要互相撞车与伦理道德相左等情形。网络时空中充满着竞争、冲突与斗争,甚至已经出现了大量网络暴力活动。因此,针对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伦理道德危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改善,从而优化网络环境,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道德建设。
语种:
中文
展开
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伦理道德危机
作者:
杨汉云;李敏;陈艺玮
期刊:
传媒观察,2012年(5):31-32 ISSN:1672-3406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杨汉云; 李敏; 陈艺玮]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网络;人际交往;伦理道德危机
摘要:
网络科技在改变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网络伦理道德危机,譬如诚信危机、人格异化、网络暴力等等。本文对网络伦理道德危机主要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探索问题的解决之策。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内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研究述评
作者:
杨汉云;杨祎
期刊:
当代传播,2011年(06):126-127 ISSN:1009-5322
作者机构:
[杨祎; 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关键词: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述评
摘要:
近20年,国外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及他的媒介理论在中国播种开花。国内研究学者从单纯的理论引入,渐渐走到了本土化的理论解析、理论应用阶段。本文收集1988年-2010年国内研究学者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研究论文256篇,择其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述评,为以后研究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者提供便利。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管理
作者:
赵新云;许金生;杨汉云
期刊:
教育与职业,2011年(21):28-29 ISSN:1004-3985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衡阳师范学院党委;衡阳师范学院科技处,湖南,衡阳,421008;[赵新云; 杨汉云; 许金生]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评价主体;管理
摘要:
为实现高等学校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加强对评价主体的管理。文章在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评价主体优势,对教师教学质量实施客观、公正、合理评价的管理策略。
语种:
中文
展开
故事化写法在人物报道中的运用
作者:
杨汉云;邓少军
期刊:
传媒观察,2010年(11):58-59 ISSN:1672-3406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关键词:
人物报道;故事化;写法;场景设置;成长过程;戏剧效果;文学故事;受众心理
摘要:
人物报道故事化写法,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和背景添加等,细致入微地对人物进行个性描绘,发掘人物的故事因素,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经历以及成长过程,凸显人物中能够让人兴奋、感动、富有戏剧效果的故事。它借鉴文学故事的表现形式,是媒体适应受众心理、挖掘人物报道深度的重要方法。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故事化写法,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胡风的“潜在写作”
作者:
杨汉云;周利梅
期刊:
Chuangzuo yu Pinglun,2006年(2):110-113 ISSN:2095-2554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杨汉云; 周利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潜在写作;胡风;诗歌创作;写作活动;陈思和;文学史
摘要:
胡风1955—1979年的诗歌创作,当下文坛称之为“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是陈思和先生最早提出来的。陈先生说:“潜在写作”“是指那些写出来后没有及时发表的作品,如果从作家创造的角度来定义,也就是指作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进行的写作活动”。“就作品而言,潜在写作虽然当时没有发表,但在若干年以后是已经发表了的,如果是始终没有发表的东西,那就无法进入文学史的视野;就作家而言,
语种:
中文
展开
品牌:省级卫星电视的立台之本——以湖南卫视为例
作者:
杨汉云;刘星
期刊:
新闻界,2006年(01):79-80 ISSN:1007-2438
作者机构:
[杨汉云; 刘星]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省级卫星电视;频道品牌;节目创新
摘要:
随着省级台的陆续上星,省级卫视表面一派繁荣,实则危机四伏.一方面,竞争对手增强增多.2003年,竞争对手中的老大--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业化的频道改革,导致全国卫星频道重新洗牌.此外,省级卫视还要面对城市电视台、同级卫视的竞争,其潜在对手还包括境外卫星电视;另一方面,省级卫视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和所担负的宣传使命,"立台之本"的新闻已成弱项,相互之间的"克隆"又导致"同质化"倾向严重,竞争力下降.
语种:
中文
展开
湘楚文化视野下的《爸爸爸》读解
作者:
杨汉云;刘敏
期刊:
船山学刊,2006年(3):147-150 ISSN:1004-7387
作者机构:
[杨汉云; 刘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爸爸爸》;文化视野;读解;湘楚文化;精神内涵;二重性格;责任意识;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独立人格
摘要:
《爸爸爸》无疑深深地打上了湘楚文化的印痕。而湘楚文化精神内涵阔大精深,是有着二重性格的独特地域文化。从两寨打冤、集体殉古、青壮年过山等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包含了倔强执着的骡子性格、爱国主义的责任意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也浸泡了尚武嗜斗的血泪、表明了独立人格的丧失、展示了保守思想的顽固等负面因素。
语种:
中文
展开
十年绝墨笔生雷——论张志民“文革”中的“自赏诗”
作者:
杨汉云
期刊: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7(4):81-84 ISSN:1006-4702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湖南衡阳421008;[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张志民;“文革”;自赏诗
摘要:
从审美角度分析张志民"文革"时期"自赏诗",至少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思想内容上大胆抒写真识见、真性情,二是艺术表达上多用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的手法,三是诗歌形式介于绝句和民歌之间,追求通俗,而不避"打油".所以,其 "自赏诗"风格独具、特色鲜明.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庐隐、冰心早期小说看现代女性追求的冲突与互补
作者:
杨汉云
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2(2):64-69 ISSN:1673-2359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湖南衡阳421008;[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叛女;淑女;双重追求;冲突;互补
摘要:
庐隐笔下的"叛女"与冰心笔下的"淑女"呈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倾向:一种是张扬个性,具有独立的自主意识的人的要求;一种是相夫教子,只意识到家庭与婚姻职责的女性倾向.这两种价值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既互相矛盾着,又互为补充的.这种冲突与互补,一方面在两个女性群中各有侧重体现,另一方面,这种冲突与互补还往往合二而一体现在个体女性身上,呈现出自相矛盾的现象.
语种:
中文
展开
营销:省级卫星电视的腾飞之翼——以湖南卫视为例
作者:
杨汉云;刘星
期刊:
新闻界,2005年(6):49-50 ISSN:1007-2438
作者机构:
[杨汉云; 刘星]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传媒经营;自我营销;观众营销;客户营销;湖南卫视
摘要:
随着省级台的陆续上星,省级卫视表面一派繁荣,实则危机四伏.一方面,竞争对手增强增多.2003年,竞争对手中的老大--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业化的频道改革,导致全国卫星频道重新洗牌.此外,省级卫视还要面对城市电视台、同级卫视的竞争,其潜在对手还包括境外卫星电视;另一方面,省级卫视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和所担负的宣传使命,"立台之本"的新闻已成弱项,相互之间的"克隆"又导致"同质化"倾向严重,竞争力下降.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立人”到“立国”:鲁迅思想演变的文化诠释
作者:
杨汉云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6(05):32-38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湖南衡阳421001;[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鲁讯;立人;立国;诠释
摘要:
"立人"与"立国"是鲁迅思想内核的双璧.鲁迅早期在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时候,强调的是人的个体的精神自由,但并不排斥集体主义的"立国",是通过"立人"而"立国";经鲁迅自己不断地质疑,加上血淋淋的事实和如火如荼的群众革命运动的启示,又由于鲁迅对马列主义新思想的摄入,鲁迅就逐渐转到"立国"上来了.此时他突出的是集体精神、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但对"革命"和"民众"又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关注"人"的建设与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虎的不屈到鹰的涅槃——论牛汉的“潜在写作”
作者:
杨汉云;汪宴卿
期刊:
理论月刊,2005年(4):117-120 ISSN:1004-0544
作者机构:
[杨汉云; 汪宴卿] 衡阳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衡阳421000
关键词:
潜在写作;牛汉
摘要:
"潜在写作"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文学研究领域.牛汉从1955年至文革结束的诗歌创作,即是这部分诗作的精华,它具有同时代作品少有的批判性,真实记录了那个聋哑时代里受戮生命的不屈与顽强,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历经风雨洗礼后精神的蜕变与升华.
语种:
中文
展开
湘楚文化映照下的古华小说创作
作者:
杨汉云
期刊:
船山学刊,2004年(2):54-56 ISSN:1004-7387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湘楚文化;古华;小说创作;创业精神;人物形象;地域风情;主题思想;《冷水泡茶慢慢浓》
摘要:
古华是在湘南山区成长起来的一位"农民式"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离不开三湘大地这个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所以,在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彰显的今天,我们试图从湘楚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古华的小说创作,兴许会别有一番风韵吧.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增师范本科中文系文学课教改的思考
作者:
杨汉云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4(05):127-130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湖南衡阳 421008;[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文学课;教学改革
摘要:
新增师范本科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须从规范化教学、示范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系统性教学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告别专科教学模式,实现向本科教学转化的真正提升;也才能面对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语种:
中文
展开
毛泽东的诗学观
作者:
杨汉云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22(05):60-64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湖南衡阳 421008;[杨汉云]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毛泽东;诗学观;形象思维
摘要:
“诗言志” 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最基本的诗歌观念。毛泽东认为“诗要用形象思维”,而“比”、“兴” 与“赋” 则是形象思维最主要的表达形式,深刻地揭示了诗歌创作的特殊规律。“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摆工了新诗和旧诗的地位和关系,把“五四”以来新旧两种诗体从历史性的对立引向了现实的协调发展,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