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幸福资助”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作者:
邓寒梅;刘灵婷
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04):130-132 ISSN:1673-2219
作者机构:
[邓寒梅; 刘灵婷]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衡阳师范学院;幸福资助;精神激励
摘要:
受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源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地方高师院校的贫困生助学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衡阳师范学院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行并重、相辅相成,实现了"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的初步目标,还通过精神激励、道德浸润与能力拓展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优秀贫困学生典型。"幸福资助"不仅为贫困学生的快乐生活与学习提供了保障,更为他们的幸福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语种:
中文
展开
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幸福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
邓寒梅;尹洁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40(03):116-119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邓寒梅; 尹洁]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幸福教育
摘要: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物质贫困""心理贫困"的双重困境,高校资助工作必须遵循"奖助结合,育人为本;资助与励志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幸福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他们认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和传递幸福的能力,最终促进贫困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幸福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生死十日谈》中的乡村伦理危机与精神救赎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6):9-14 ISSN:1673-2359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 中文系,湖南 衡阳,421001;[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生死十日谈》;乡村伦理危机;精神救赎
摘要:
在《生死十日谈》中,作家孙惠芬以探寻死亡缘由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意外死亡降临过的家庭中的夫妻、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纠葛,揭示出乡村家庭伦理道德普遍失序的现状,揭示了贫病与乡村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存黑洞。作家多方探寻摆脱苦难的方法,如皈依神灵和宗教、回归大自然、专家的心理治疗等,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关注和救助农村中贫病的弱势人群,也希望每一个苦难的生命个体都能进行自我救赎,更坚韧、更有尊严地活下去。
语种:
中文
展开
电视剧《浴火危城》疫病叙事的文化意义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34(05):71-75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2;[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电视剧;《浴火危城》;疫病叙事;人性;精神家园
摘要:
电视剧《浴火危城》再现了1910年东北三省肺鼠疫肆虐,6万多条生命被瞬间吞噬的惨象。该剧立足于一种人性的现实,再现了在"如水泻地,似火燎原"的鼠疫面前,俄日政府、清政府、广大老百姓与医务工作者所体现出的丑恶与美丽同行、恐惧与坚韧并存的人性本相。剧作不仅揭示疫病发生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也试图为人类构建一个抵御疫病的精神家园,希望人类能在与瘟疫的不断较量中坚定地前行。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当代文学中安乐死的道德困惑与伦理诉求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8(4):80-84 ISSN:1673-2359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安乐死;道德困惑;人道主义;伦理诉求
摘要:
巴金、史铁生、周国平、毕淑敏等作家怀着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文学作品中探讨了安乐死实施对传统生死观、医德和家庭伦理观等的冲击,阐述了安乐死蕴含着的伦理道德意义:实施安乐死是对病人生命权利和生命价值的尊重,是现代医学人道主义和利他原则的体现。作家们通过身体力行或者文学创作等方式,将人道主义的精神延伸到个体生命的临终舞台,折射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语种:
中文
展开
伦理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艾滋病叙事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1):219-222 ISSN:1001-6198
作者机构:
[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艾滋病叙事;人格尊严;道德权力;忧患意识
摘要:
艾滋病的出现与蔓延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类的道德偏向和伦理亏欠。阎连科、宋江鹏等作家在作品中揭示了艾滋病蔓延过程中的伦理缺失: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理念和医疗行业的失序;现代人重利轻义的道德观念和性自由意识的泛滥。通过对艾滋病及其患者遭遇的描述,作家希望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生命价值和健康权的关注。这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灾难降临时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的忧患意识与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语种:
中文
展开
阎连科残病叙事小说中的乡村伦理诉求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33(01):67-71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8;[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阎连科;残病叙事;乡村伦理;悲天悯人;伦理情怀
摘要:
阎连科有着很深的"疾病情结"。长期的疾病体验和强烈的济世愿望使他成为了乡村平民的痛感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疾病和残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成为结构作品的核心。以疾病作为关注人类生存的切入点,阎连科揭示出河洛地区广大乡民在疾病困扰下的伦理传承和变异。这些疾病叙事作品浸润着他对底层弱势群体强烈关注的情感,体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伦理情怀。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疾病叙事研究
项目作者:
邓寒梅
项目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
项目批准号:
12YJA751010
资助经费:
9万
立项时间:
2012
项目类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项目来源:
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展开
21世纪初电视剧中的医患关系审视与伦理重建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11):113-117 ISSN:1003-4145
作者机构:
[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21世纪初;电视剧;医患关系;换位思考;伦理重建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很多医疗剧对此进行了反映和思考。医学人文教育不足、新闻媒体导向不良和社会信任链断裂等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系统性力量。为构建和谐医患伦理关系,医生要以德为主,德术兼备;医患要换位思考,重塑信任和理解;民众也应匡正自己的生死观,树立正确医疗观。艺术家们站在精神的制高点上,借助医疗剧向全社会呼唤责任和良知,呼唤灵魂的净化和深化。
语种:
中文
展开
当代中国文学中疾病道德化解构及其伦理重建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求索,2012年(12):163-164,160 ISSN:1001-490X
作者机构:
[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疾病道德化;解构;伦理重建
摘要:
20世纪下半页以来流行的麻风病、乙肝、艾滋病都被贴上了道德评判的标签。疾病道德化不仅导致了社会对患者的歧视与排斥、催生了患者的耻辱感与自我疏离,也给一些健康人的身心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我们应解除疾病的道德隐喻.重新构建社会对患者的人道主义关怀和患者的公共健康伦理意识。
语种:
中文
展开
近二十年中国文学中的医患关系审视与伦理建构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当代文坛,2011年(05):66-68 ISSN:1006-0820
作者机构:
[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中国文学;医患关系;道德缺失;伦理建构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医患关系逐渐恶化,许多作家敏锐捕捉到这一社会痛点,通过作品揭示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道德缺失: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双方关系物化和彼此缺乏理解信任等。要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患双方应该进行换位思考,相互理解,遵循以人为本、平等尊重的伦理原则,医护人员更要以德为主,德术兼备。
语种:
中文
展开
“非典”小说中的公共健康伦理诉求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求索,2011年(04):209-210,254 ISSN:1001-490X
作者机构:
[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非典”小说;公共健康;公德意识;伦理责任
摘要:
"非典"小说揭示了2003年"非典"蔓延前后我国存在的公共健康危机,如某些部门和地方的不当"维稳"延滞了大众知情权,某些医疗部门和团体的经济利益观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健康道德观念的侵扰。公共健康伦理可以从政府和社会的伦理责任、公共健康专业人士的职业伦理和公众的公共健康伦理意识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反思。正因为有了疾病,人类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有可能团结一致、共同探讨和战胜疾病,从而突显出公共健康伦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20世纪末中国小说精神病叙事的伦理诉求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7(4):186-189 ISSN:1673-9841
作者机构:
[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20世纪末;中国小说;精神病叙事;忧患意识;伦理关怀
摘要:
20世纪末以来,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以建设人类灵魂为己任的作家十分关注这些"站在生命极地之外的人",描述了精神病患者、社会公众和精神病医生等人群生活中伦理关怀的缺失,表达了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人道主义的呼唤。这些精神病叙事小说表达了作家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伦理关怀,折射出浓郁的忧患意识和社会担当意识。
语种:
中文
展开
毕淑敏小说中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学意蕴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6(4):90-94 ISSN:1673-2359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毕淑敏;疾病叙事;生命伦理学;尊重生命
摘要:
有着医生和作家双重身份的毕淑敏,以平视的目光关注疾病,以一种聚焦"疾病现场"的在场叙事,叙述了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淡化和物化、安乐死的两难、临终关怀的完善、高科技的双刃剑带来的幸福与伤痛.毕淑敏在疾病叙事时,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体现出无伤有利的生命伦理学原则.她的疾病叙事弘扬了一种尊重生命的伦理精神,也有助于健全读者的生命价值观和生命伦理观.
语种:
中文
展开
卫慧小说中的禅宗伦理思想探微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30(11):60-63 ISSN:1673-2219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卫慧;禅宗思想;纯任自然;任运平常;见性顿悟
摘要:
曾被誉为"美女作家"的卫慧在沉寂四年之后出版了<我的禅>和<狗爸爸>.这两部小说中闪烁着一定的禅宗意识:追求纯任自然的理想人格;提倡任运平常的修行方式;推介"见性"与"顿悟"的实践方法.禅宗思想对卫慧的生命伦理、欲望伦理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这两部作品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一份入世内省的平常心,展示了卫慧人生的一种成长趋势,表明作者的思想开始由喧哗趋向沉稳.
语种:
中文
展开
张爱玲小说中疾病叙事的伦理指向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30(05):87-91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8;[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张爱玲;疾病伦理;爱情伦理;家庭伦理;生命和灵魂
摘要:
张爱玲以生命的宽广和仁慈关注着患病的人及其人生遭际,较为真实地描述了患病者在爱情与亲情中的追求、人生的委屈与残酷。张爱玲借助病人在生活中的不断挣扎表达出对世界永不衰竭的爱,对影响疾病的爱情缺失、亲情的沦落有着超越善恶之上的包容心和慈悲情怀。张爱玲小说的疾病叙事反对单一的道德结论,书写了疾病世界里复杂的人性感受,其伦理最终指向人类的生命和灵魂。
语种:
中文
展开
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入关注——张爱玲、王安忆、棉棉小说中的性爱叙事伦理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名作欣赏,2009年(24):47-50 ISSN:1006-0189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性爱叙事;伦理诉求;生命和灵魂
摘要:
爱情是人伦关系中富有情感张力和言说价值的伦理关系,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张爱玲、王安忆、棉棉的作品里,有着不尽相同的情爱叙事方式。她们的性爱叙事作品,一方面反映了20世纪中国小说性爱描写叙事内容、叙事风格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作家的叙事伦理指向,张爱玲对人物及其谋生的爱情"无所不包的同情心",王安忆对和谐两性、和谐人生的希冀,棉棉对生活始终充满激情与爱心,她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生命和灵魂的关注。
语种:
中文
展开
“十七年文学”中人文精神缺失及其原因探析
作者:
邓寒梅
期刊:
船山学刊,2008年(2):204-207 ISSN:1004-7387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湖南衡阳421001;[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人文精神;泛政治化;儒家文化传统
摘要:
文学是作家、读者和批评家关注人类的存在、思考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精神活动。但"十七年"的文学活动却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和终极价值。究其原因,"一体化"的时代政治和大一统的传统文化思想所形成的双重合力,将文学活动演变成一种政治行为。作为文学灵魂的人文精神一步步走向"缺席",从一个侧面揭示了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精神生活日趋委琐的本相。
语种:
中文
展开
《羽蛇》中的色彩化描写及其内蕴
作者:
邓寒梅;江澄
期刊:
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2):117-122 ISSN:1004-6917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20;[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江澄]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徐小斌;《羽蛇》;色彩化描写;内蕴
摘要:
《羽蛇》中不仅色彩词汇异常丰富,还运用了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色彩对比手法。徐小斌借助色彩的丰富的表现性和象征性,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渲染神秘的氛围,揭示和解构"母亲神话",以及人类生存的困惑等主题。对色彩艺术的自觉追求,使徐小斌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20世纪女性作家的上海小说叙事伦理研究
项目作者:
邓寒梅
项目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
资助经费:
50万
立项时间:
2007
项目类别:
省市自治区社科研究项目
项目来源:
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