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鸡汤文的情感叙事及现实困境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41(1):96-103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鸡汤文;情感叙事;价值取向;现实困境
摘要:
鸡汤文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叙事的文本类型,其内容指向可以分为个人、家庭、民族与国家三个维度。鸡汤文以平民化、悲情化、激励性的叙事策略,实现对特定情感主题的生产,在文本形式上呈现出鲜明的类型化特征。从效用的角度来看,鸡汤文的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层面的情感动员,二是个人层面的心理慰藉。鸡汤文再现了现代个体在世俗社会的真实处境,但忽略了人们接纳与认同社会的多元立场。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阶层加速分化,鸡汤文需要直面个体与社会的紧张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寻找社会认同的契机。
语种:
中文
展开
消费语境下文学情感话语的症候分析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怀化学院学报,2020年39(04):89-95 ISSN:1671-974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南衡阳421002;[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文学情感话语;消费文化;症候分析;价值重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消费文化的影响,当代文学的情感话语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变化.首先是以作家为核心的情感话语的传统创造模式逐渐让位于以市场为导向、 以大众媒介为依托的情感话语的生产模式;其次是情感话语的生态结构被打破,感伤与轻愁成为流行元素,苦难、 崇高与悲剧日趋边缘,其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地消解.消费语境下的文学情感话语在快感美学的驱动下,强化了读者对于个体的虚拟性想象,但是遗忘了自身对于民族、国家、 历史的责任与担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学情感话语面临主体性重建、 回归宏大叙事的紧迫任务.
语种:
中文
展开
王船山书法遗墨刍议
作者:
殷志远;左其福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40(1):20-26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殷志远;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王船山;书法遗墨;书法美学
摘要:
王船山的书法遗墨存世较少,一般见于各博物馆以及民间私人收藏单位,这些书法资源可分为书法作品和手稿遗墨两大类。王船山的书法渊源于他的家学和友人,他的书法交游广泛。他的书法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字如其人”、遵循传统、崇尚晋唐、追求平正典雅和务求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等方面。王船山的书法美学思想与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对“天人合一”、情与景、意与势等美学问题的阐述,为解决当下书法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语种:
中文
展开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人物形象鉴赏教学
作者:
曹思维;左其福
期刊:
求知导刊,2018年(15):120-121 ISSN:2095-624X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曹思维;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人物形象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小说类的经典篇目,“鲁智深”的形象分析是教学的重点。围绕这一人物形象,语文教师探索了多种不同的鉴赏角度和教学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以审美分析为中心,正确处理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揭示出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学经典教育的知识论域与审美重构
作者:
左其福;钟雯杰
期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38(1):110-115 ISSN:2095-3763
作者机构:
[钟雯杰;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文学经典教育;知识生产;审美重构
摘要:
文学经典教育具有知识生产和审美教育的双重属性。高校的文学经典教育往往重知识生产,而轻审美教育。教师不去引导学生把握经典作品的艺术本质和人文情怀,而是将经典作品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试验场。文学经典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处理好知识、学术与审美三者之关系,真正实现用经典作品来培养人、塑造人的崇高使命。
语种:
中文
展开
媒介化视域下《西游记》改编的症候分析
作者:
钟雯杰;左其福
期刊:
文艺论坛,2018年(2):112-117 ISSN:2096-6474
作者机构:
1.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2.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钟雯杰;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西游记》;大众媒介;改编;症候
摘要: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受大众媒介青睐并且转化为大众文化产品最多的文学资源。20世纪80年代至今,由《西游记》改编而成的影视和网络作品数以百计,其中影视改编是主体,网游开发引领新的潮流和方向。《西游记》的改编不仅见证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媒介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即以真、善等主流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审美伦理的式微及以娱乐、快适为导向的消费伦理的崛起。《西游记》的大众化改编和传播为探讨文学与传媒的复杂关联提供了经典案例。
语种:
中文
展开
船山思想与湖湘文化
作者:
邹鹏宇;左其福
期刊:
长江丛刊,2018年(19):43-44 ISSN:2095-748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邹鹏宇;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船山思想;湖湘文化;近代转型
摘要:
王夫之一生阅著硕丰,其思想立足传统文化根基,又革故鼎新,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船山思想作为一个多元的思想文化体系,在湖湘文化架构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同时也为湖湘文化的近代转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化积累。
语种:
中文
展开
社交媒体时代青年个体化进程中的认同悖论
作者:
盛芳;左其福
期刊: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26(11):6-8 ISSN:1008-8717
作者机构:
[盛芳;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个体化;社交媒体;认同
摘要:
社会转型时期,伴随个体化进程,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青年群体过度分享与自恋倾向明显,对公共议题的关注度降低。这种状况一方面强化了青年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一方面又导致身份认同的迷失与社会认同的弱化。
语种:
中文
展开
进攻与防守——论《花千骨》的滥情叙事
作者:
左其福;雷瑜
期刊:
Chuangzuo yu Pinglun,2017年(14):64-70 ISSN:2095-2554
作者机构:
1.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雷瑜] 湘潭大学;[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网络小说;叙事;防守;进攻;创作形式;主体情感;专业读者;资源枯竭
摘要:
2015年,电视剧《花千骨》的热播尽显网络小说的风光,再现了网络小说的言情特色与魅力.作为专业读者和研究者,笔者喜忧参半.喜的是,作为一种新的创作形式,网络小说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而忧的是,网络小说的畸形繁荣似乎耗尽了创作者们的激情与想象,以至于内生动力不足、情感资源枯竭,滥情而非“真情”逐渐主导了网络小说的创作.别的暂且不论,《花千骨》就是突出的案例.笔者以为,《花千骨》是近年来网络小说中一部典型的滥情之作,是创作主体情感匮乏和大众审美裂变的产物.长远来看,此类作品的流行对网络小说的发展是不利的.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学教育背景下鲁迅《故乡》的阅读与阐释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小说评论,2017年(3):101-105 ISSN:1004-2164
作者机构: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鲁迅;《故乡》;文学教育
摘要:
鲁迅的《故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名篇,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经典文本.自民国以来,《故乡》便进入教材领域,成为中学国文教育的范本.据考证,192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第一册(沈星一编、黎锦熙与沈颐校)已经收录了《故乡》①.同时在20世纪20年代,至少还有其他4套中学教材也收录了这部作品.②20世纪30、40年代,《故乡》多次入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主要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其重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初中国文·第四册》、1947年上海开明书店刊行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第六册》分别将《故乡》分为上、下篇和正、续篇两个部分来讲授,并且加入了系统的注释、解说和提问.(3)新中国成立以后,除了“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故乡》基本上纳入了全国各类统编和省编教材,成为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有的超稳定的现代文学篇目.
语种:
中文
展开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误用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文教资料(高中版),2017年(10):51-52 ISSN:1004-8359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艺术想象;虚构;幻想;语文教学
摘要: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思维。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想象,强调想象的生活基础及其内在组织、结构,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及人们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进行准确的审美把握和生动的艺术表现,进而把艺术想象与日常生活想象区别开来。
语种:
中文
展开
社交媒体时代青少年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作者:
左其福;盛芳
期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37(1):103-108 ISSN:2095-3763
作者机构:
[盛芳;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社交媒体;青少年;文学阅读与教育;文学经典
摘要:
新世纪以来,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微阅读、浅阅读得以畸形繁荣,它不但损害了文学的发展,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文学经典阅读和文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充分发挥文学经典在精神引领、人格塑造、美感培育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真正展示文学经典的魅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本细读与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37(05):139-142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文本细读;意义与形式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应当以文本分析为中心,多从写的角度来把握文本的运作规律,避免超越形式直奔主题的错误做法。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批判性地借鉴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认真考量文本构成的多种要素和多元维度,从语言、意义、语境三个点以及修辞、审美、文化三个面来进行文本的分析与解读。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文论中情感论的演变及现代转型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当代文坛,2016年(1):12-15 ISSN:1006-0820
作者机构: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文学情感论;儒家诗学;现代转型
摘要:
中国的文学情感理论深受儒家诗学观念的影响,所论大多集中在"情"与"志"、"情"与"道"、"情"与"理"的关系层面。清末以来,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以及近现代西方哲学、美学的输入,极为深刻地改变了传统文学情感理论的文化指向,并且重构了其学理基础。由此,中国的文学情感理论开启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
语种:
中文
展开
“主体之死”与文学情感论的悖谬处境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当代文坛,2014年(04):37-40 ISSN:1006-0820
作者机构: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主体之死;文学情感论;非主体模式
摘要: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曾经宣告“主体的死亡”和“人的终结”,但在后现代主义文论中,情感观念并没有消失,反而极为突出。后现代主义文论改写了浪漫主义以来的情感-主体模式,代之以情感-非主体模式,使得情感从理性主体的操控下摆脱出来,而与非理性主体即纯粹的感性主体日益亲近。
语种:
中文
展开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文学观念的影响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44-49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2;[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本质论;反思
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股文化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对任何统一化的企图,肯定事物的差异性和相对性。在文论领域,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为以文学的历史性、复杂性来质疑文学的普遍性和规定性,突破了过去一元论的文学观念。但是,后现代主义对文学本质的拒绝以及对文学传统的否定容易转化为文学领域的虚无主义和毫无原则的实用主义,这一倾向值得关注。
语种:
中文
展开
叶石涛文学分离主义思想研究论纲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34(04):75-79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2;[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叶石涛;台湾文学;分离主义
摘要:
叶石涛是台湾文学分离主义思想的理论奠基者和推动者,也是我们考察台湾文学分离主义思想发生、演进的重要案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叶氏先后通过"乡土文学"的阐释、论争以及对台湾文学的历史书写不断提升台湾文学的地位,最终将台湾文学引入所谓国家文学的误区。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叶石涛文学分离主义思想的二元结构及内在矛盾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3年(3):3-8 ISSN:1008-0163
作者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叶石涛;文学分离主义;中国意识;台湾意识;内在矛盾
摘要:
叶石涛关于台湾文学的论述具有浓厚的分离倾向,90年代以来还鼓吹过"文学两国论"。但在他的文学论述中,"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往往彼此共存、相互纠缠。叶石涛的"中国意识"是分裂的,"台湾意识"也是狭隘的,并且与台湾社会的政治风向互为呼应,由此造成其文学分离主义思想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学的审美情感假说及其局限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当代文坛,2013年(1):66-68 ISSN:1006-0820
作者机构: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文学情感;审美假定;局限
摘要:
把文学情感视为一种无功利的非实在性的情绪活动,是文艺学界的一个重要表述,它来源于康德美学的自由精神及其形式主义的美感追求.这种对文学情感的审美假定对于反思和批判过去极左文艺思潮具有相当大的效用,但它无力解释后现代语境及当代消费文化背景下文学情感的新变化.
语种:
中文
展开
后情感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
作者:
左其福
期刊: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4):91-95 ISSN:1002-9583
作者机构:
[左其福]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后情感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大众消费文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学者;经济全球化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特别是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从情感主义向后情感主义的重大转变,即情感受到文化产业的操纵而转变为一种精心制作的"情感",它不再以真、善为目标,而是以愉悦大众为旨归。与此同时,这种娱乐性的"后情感主义"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和文化资本的扩张传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学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一、后情感主义与消费文化"后情感主义"是社会学者梅斯特罗维奇在他的一本名为《后情感社会》的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它用以取代后现代主义和结构化的现代性理论,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