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万国公报》对维新变法的舆论影响
作者:
周辉湘
期刊:
安徽史学,2005年(3):19-23 ISSN:1005-605X
作者机构:
[周辉湘]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万国公报;舆论影响;维新变法
摘要:
<万国公报>自改版后,利用其舆论影响,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建议中国进行改革,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素材.在变法过程中,它直接推动了运动的开展,并对开启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士的思想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场景视阈下移动阅读APP的发展策略
作者:
邓庄
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2018年(10):86-90 ISSN:1001-9316
作者机构:
[邓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场景;移动阅读APP;移动互联网
摘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成为信息传播的核心要素,基于场景的移动阅读是定制化、智能化的阅读,人性化、体验式的阅读和分享式、关系式的阅读.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发展的新趋势,移动阅读APP应提供与场景适配的信息与服务,完善用户体验,跨场景深度连接用户,打造场景化阅读社群.
语种:
中文
展开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关键性因素分析
作者:
陈敏
期刊:
新闻界,2006年(1):123-124 ISSN:1007-2438
作者机构:
[陈敏]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新闻职业道德;制度环境;监管体制
摘要:
新闻从业人员担负着传承社会文明的重任,从事表达舆论、引导舆论的特殊行业,对社会思潮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肩负着推动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语种:
中文
展开
浅论报纸新闻时评专栏的建设
作者:
彭军辉
期刊:
新闻界,2007年(01):64,55 ISSN:1007-2438
作者机构:
[彭军辉]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新闻传播;报纸新闻;时评专栏
摘要:
<正>当前报纸新闻时评专栏的兴盛,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明:“观点时代”已经到来,受众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新闻接受,而更愿意发表或倾听“声音”。
语种:
中文
展开
空间视阈下城市记忆的建构与传播
作者:
邓庄
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41(3):50-55 ISSN:1007-8770
作者机构:
[邓庄]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空间;城市记忆;建构;传播
摘要:
从空间视阈出发,阐述了城市记忆是在实体空间、虚拟空间与人们的空间实践中生成。怀旧和纪念空间是城市记忆的表征,媒介书写建构了多样化的城市记忆,民众则通过社会性、日常化的行为实践来维持与认同城市记忆。网络对日常生活的全方位介入,催生了新的社会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大众与城市记忆的接触与对话。城市记忆的建构与传播需要给不同的记忆内容与形式提供空间,真正建构以人为主体,以有益于人的体验和解放为价值取向的城市空间。
语种:
中文
展开
电视民生新闻媚俗化的理性思考
作者:
张良君
期刊:
当代传播,2009年(5):107-108 ISSN:1009-5322
作者机构:
[张良君]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媚俗化;理性思考
摘要:
电视民生新闻受到观众喜爱,但在一些民生新闻中存在媚俗化倾向,这既弱化了民生新闻的新闻特质,又损伤了民生新闻的品质.应该对电视民生新闻媚俗化倾向进行理性思考.探究其出现的原因,以求能够更健康地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省际结合部民族因素***件调查报告
作者:
张成;许宪隆;郭福亮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33(4):28-32 ISSN:1004-3926
作者机构:
广东警官学院;[许宪隆; 郭福亮]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成] 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省际结合部;民族因素;***件
摘要:
省际结合部往往是多民族杂居的区域。历史上,这一区域具有发生***件的"小传统"。通过调查发现,省际结合部所发生的民族因素***件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当地民族群众维权行为;二是因山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争夺引发群体性械斗事件;三是黑恶势力介入的群体性犯罪行为;四是流动少数民族与有关部门的冲突。因此,预防和处置该地区的***件的基本对策是:在省际结合部地区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通过非官方力量调解民族关系;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再到“华夏认同”——论北朝佛教如何化解少数民族的多元认同跨越难题
作者:
赵立敏
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49(05):55-62 ISSN:1000-2820
作者机构:
[赵立敏]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佛教;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华夏认同
摘要:
如何从一种认同平顺地跨越到另一种更大的认同,一直以来就是多元认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比如从"民族认同"上升到"国家认同"再上升到"华夏认同"的过程,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冲突与调和。随着种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很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无法很好地被整合进"国家认同"的情形更不鲜见。如何解决多元认同的跨越难题?文章以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多元认同进程为考察对象,认为佛教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再到"华夏认同"的跨越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平稳过渡的调节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习近平普遍安全观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作者:
贾文山;王丽君;赵立敏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33(3):86-94 ISSN:1000-5420
作者机构:
[贾文山]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丽君] 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赵立敏]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安全观;国家安全观;零和安全观
摘要:
习近平安全思想体系,从中国总体国家安全出发,放眼亚洲共同安全,力图共建全球普遍安全。这一普遍安全观是人类历史上安全思想的一大创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本保障与价值基础。它是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革命与建设文化在内的所有人类文明批判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晶。习近平的普遍安全观是对零和安全观的否定和超越,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对人类开拓未来的和平与繁荣之道具有重要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一部披沙简金之作——读李生龙《隐士与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雷庆翼
期刊:
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2):111-112
作者机构:
[雷庆翼]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隐士;中国古代文学;书评
摘要:
<正>继《“无为”论》与《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等著作之后,李生龙先生近来又出版了专著《隐士与中国古代文学》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这是一部填补了隐士文化与文学学术史空白之作。书分下、下两篇,上篇为《隐士与中国古代文化》,下篇为《隐士与中国古代文学》,重心在后者,前者是为后者的
语种:
中文
展开
胡道静:“媒介是人体扩张”的最早提出者
作者:
李红祥
期刊:
编辑之友,2015年(9):100-103 ISSN:1003-6687
作者机构:
[李红祥]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媒介;延伸;进化论;胡道静;麦克卢汉
摘要:
1946年,胡道静提出“媒介是人体的扩张(延伸)”的观点.该观点的提出既出于他对进化论的深刻理解,又从另一个侧面为进化论思想提供了注脚与阐释.在他提出这一观点18年后,麦克卢汉提出了同样的论断.对“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扩张)”的观点,人们只知麦克卢汉,而不知有胡道静.这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我国大量译介有关,更与学界对两者的媒介研究重视程度不一的状况紧密相连.
语种:
中文
展开
大数据背景下现代广告的重构及发展逻辑
作者:
赵立敏
期刊:
编辑之友,2015年(7):5-8 ISSN:1003-6687
作者机构:
[赵立敏]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广告;大数据;大数据处理技术;精准
摘要:
大数据解构了传统广告以创意为中心的发展逻辑,重构以技术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在互联网上,现代受众变成了一个个被数字标注的点,受众的需求、行为变成了可被分析的数据流。通过大数据挖掘,传统广告对"消费者的聚类分析"解构为"消费者的个体监测",利用大数据不仅可以定制广告内容,实现广告信息的实时推送,还可以大幅提升广告媒介的匹配程度,广告内容和广告投放的双重精准性因大数据而得到重构。
语种:
中文
展开
营销:省级卫星电视的腾飞之翼——以湖南卫视为例
作者:
杨汉云;刘星
期刊:
新闻界,2005年(6):49-50 ISSN:1007-2438
作者机构:
[杨汉云; 刘星]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传媒经营;自我营销;观众营销;客户营销;湖南卫视
摘要:
随着省级台的陆续上星,省级卫视表面一派繁荣,实则危机四伏.一方面,竞争对手增强增多.2003年,竞争对手中的老大--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业化的频道改革,导致全国卫星频道重新洗牌.此外,省级卫视还要面对城市电视台、同级卫视的竞争,其潜在对手还包括境外卫星电视;另一方面,省级卫视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和所担负的宣传使命,"立台之本"的新闻已成弱项,相互之间的"克隆"又导致"同质化"倾向严重,竞争力下降.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公益广告研究
作者:
汤劲
期刊:
当代传播,2008年(3):90-91 ISSN:1009-5322
作者机构:
[汤劲]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大众传媒;公益广告
摘要:
公益广告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引领文明风尚的有效方式.创意新颖、形式活泼的公益广告所蕴含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对农民的道德观、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益广告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现代性语境下人类时间意识的倒转、断裂与重构
作者:
赵立敏
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46(1):168-173 ISSN:1000-2731
作者机构:
[赵立敏]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时间意识;现代性;规划;意义
摘要:
时间不仅是一种尺度,还是一种意义的源泉。不同时代的人们总是从时间观念中构建他们看待世界和生活的不同方式。本论文指出不同时代的时间意识导致了这三种时间总是处于一种微妙的、相互争夺的张力关系之中,也造成了意义与真理、延续与变迁、传承与更替、静滞与发展的不同时代导向。传统社会以"过去"为中心,强调回归和经验,现代社会以"未来"为中心,以进步主义理念为旗帜,强调发展与规划。但是现代时间意识过度地从"未来"中攫取意义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何重构新时间意识,仍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数据技术、数据资产与数据价值——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业的三重变奏
作者:
李红祥;吴佳珅
期刊:
科技与出版,2016年(8):111-114 ISSN:1005-0590
作者机构:
[李红祥]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吴佳珅] 科技日报社.新闻中心
关键词:
大数据;出版业;内容资源;激活
摘要:
大数据促使传统出版业发生一系列演变: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从以内容创意为主导转向以数据技术作为最大驱动力,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从以内容资源控制转向以数据资产为主导,内容资源的开发从对直接价值利用转向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上述3种转变,传统出版业将在大数据浪潮中得以重构.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郑和下西洋中的宗教文化传播
作者:
张良君
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3):135-137 ISSN:1003-3637
作者机构:
[张良君]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郑和使团;宗教文化
摘要:
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无论在郑和使团内部成员之间还是郑和使团与海外之间都进行了宗教文化传播,并产生了一定的传播效果。其中,传播的内容是当时流行的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传播方式大多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口头语言、体态语和文字等,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呈现出信息接受与反馈的双流向。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典型到非典型——人物报道转型的成因与意义
作者:
盛芳
期刊:
编辑之友,2013年(7):61-63 ISSN:1003-6687
作者机构:
[盛芳]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关键词:
典型人物报道;非典型人物报道;社会认同
摘要:
普通人、“小人物”报道近几年持续走红,相较于以往的典型报道对政策宣导与“意义呈现”的重视,这些“非典型”报道更注重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这种转变既有对固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反拨、传媒对现实关照的理性与自觉因素,也与受众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及对故事、传奇的需求有关.转型后的人物报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呵护、人类良知与灵魂的守护上具有深远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社会系统论视角下新闻边界的变异及其重构
作者:
赵立敏;倪宁
期刊:
中州学刊,2016年(5):168-172 ISSN:1003-0751
作者机构:
[赵立敏]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新闻系统;互联网;泛化;转型;重构
摘要:
如果把新闻当成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话,那么新闻系统内的生产方式、价值标准、业务原则、经营程序等就构成了维系这个系统有序运行的一套共享的价值和规范,它直接设定了新闻采写、编辑、发布和受众反应等可预期的行为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新闻系统正面临着一场失范革命。过去规范新闻的生产、运营和消费等方式的安全边界和价值体系被打破,新闻变成了一个泛边界存在。而新闻业转型与变革的实质就是重构新的新闻价值和行为范式,从新闻系统的生产、渠道、产品和价值规范这四个基本层面重塑边界。
语种:
中文
展开
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新闻历史书写
作者:
李红祥;刘兴豪
期刊:
编辑之友,2016年(2):84-88 ISSN:1003-6687
作者机构:
[李红祥; 刘兴豪]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进化论;近代化;范式;新闻史学
摘要:
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历史书写的黄金时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书写也进入了一个勃兴时期,产生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从价值取向看,这些研究采用进化论作为预设进行书写。进化论的新闻历史书写,不仅受到当时社会语境的影响,同时也为学术共同体的历史想象所宰制。它不仅锚定了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历史想象,同时也规范了新闻历史的叙述框架和书写方式。新的价值取向、叙述框架和书写方式反过来又形塑了中国近代新闻史学知识。
语种:
中文
展开